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

「哥雅畫作下的女孩」中的羅倫佐

   幾天前看了「哥雅畫作下的女孩」,片中羅倫佐的角色讓我思考許久。 
   這位看來嚴肅,對使命有著特殊熱情的神父,開始便是宗教裁判的鼓吹者,他希望藉此能將不畏神的風氣扭轉過來。 
   但當他探望受宗教審判的女孩、因慾望的驅使與女孩發生關係時,他顯然已受到慾望的控制,不畏懼神、不信神,離棄了神。對神的信仰,早在受到要脅承認他是「猩猩生的雜種」前就已被丟棄。 
   因雜種說而潛逃至法國的他,大量閱讀伏爾泰、盧梭等人著作,一變而為啓蒙運動的信徒。15年後更隨著法國大軍回到西班牙,滿口自由平等博愛,儼然已成為啓蒙運動的代言人。但當女孩再度出現在他面前,她懷有他的私生女一事也成為無可抹滅的事實,過去不堪的往事重新回到眼前,燒灼著他,讓他覺得芒刺在背,於是將女孩安排到精神病院,將私生女遣送至美國,不過是藉權力將過去抹去的反應,都是保護自己的作為。看來在關鍵時刻,他再度離棄了他的信仰。 
   但怪的是,當被英軍扭送宗教法庭,主教給他苟存的機會,卻遭他的拒絕。是寧願被絞死也不再改變信仰,還是已根本看透信仰的虛無本質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