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

《猿形畢露》讀後

   剛看完一本值得推荐的好書《猿形畢露─從猩猩看人類的權力、暴力、愛與性》,作者是一位旅居美國的荷蘭生物學家,書中藉黑猩猩、巴諾布猿的習性與社會互動方式觀照人類行為與社會,讓人深省到底我們自以為獨特的「人性」,真的「獨特」嗎? 
   這兩種猿類,與人類基因最接近,會衝突、會和解、會假裝、會為不公平待遇而氣憤不平、會同情,會記恨,一種傾向用權力解決性的問題,另一種傾向用性來解決權力的問題,是我們看待自我的鏡子。 
   雖然是描繪猿類的小書,但論點精闢值得一讀。書中讓我不安的是對康德「人類乃是經由『純粹理性」建構出道德規範」的批評,作者藉一個道德難題,證實人「願意改變電車的行駛方向,撞死一個而救五個人,卻不願刻意把橋上的人推下去,藉由犠牲他而拯救那五名工人」,「這樣的選擇和理性無關,因為就邏輯上而言,這兩個題目的答案應該一樣:犠牲一人換來五人的性命」,差別就在於主動殺人。 
   多年來,我不就努力透過理性,建構自己對世事的判斷依據,倘若面對這樣的難題,我會如何選擇,我不禁問著自己,並對心中答案苦笑著。

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

「哥雅畫作下的女孩」中的羅倫佐

   幾天前看了「哥雅畫作下的女孩」,片中羅倫佐的角色讓我思考許久。 
   這位看來嚴肅,對使命有著特殊熱情的神父,開始便是宗教裁判的鼓吹者,他希望藉此能將不畏神的風氣扭轉過來。 
   但當他探望受宗教審判的女孩、因慾望的驅使與女孩發生關係時,他顯然已受到慾望的控制,不畏懼神、不信神,離棄了神。對神的信仰,早在受到要脅承認他是「猩猩生的雜種」前就已被丟棄。 
   因雜種說而潛逃至法國的他,大量閱讀伏爾泰、盧梭等人著作,一變而為啓蒙運動的信徒。15年後更隨著法國大軍回到西班牙,滿口自由平等博愛,儼然已成為啓蒙運動的代言人。但當女孩再度出現在他面前,她懷有他的私生女一事也成為無可抹滅的事實,過去不堪的往事重新回到眼前,燒灼著他,讓他覺得芒刺在背,於是將女孩安排到精神病院,將私生女遣送至美國,不過是藉權力將過去抹去的反應,都是保護自己的作為。看來在關鍵時刻,他再度離棄了他的信仰。 
   但怪的是,當被英軍扭送宗教法庭,主教給他苟存的機會,卻遭他的拒絕。是寧願被絞死也不再改變信仰,還是已根本看透信仰的虛無本質?